來源:成都中牧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時間:2022-7-6 19:51:45點擊率:4707
豬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,是豬的一種重要呼吸道疾病,在許多養豬國家流行,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。
臨床癥狀
1.最急性型:突然發病,病豬體溫升高至41~42℃,心率增加,精神沉郁,絕食,出現短期的腹瀉和嘔吐癥狀,早期病豬無明顯的呼吸道癥狀。后期心衰,鼻、耳、眼及后軀皮膚發紺,晚期呼吸極度困難,常呆立或呈犬坐式,張口伸舌,咳喘,并有腹式呼吸。臨死前體溫下降,嚴重者從口鼻流出泡沫血性分泌物。病豬于出現臨診癥狀后24~36h內死亡。有的病例見不到任何臨診癥狀而突然死亡。此型的病死率高達80%~100%。
2.急性型:病豬體溫升高達40.5~41℃,嚴重的呼吸困難,咳嗽,心衰。皮膚發紅,精神沉郁。由于飼養管理及其他應激條件的差異,病程長短不定,所以在同一豬群中可能會出現病程不同的病豬,如亞急性或慢性型。
3.亞急性型和慢性型: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現。病豬輕度發熱或不發熱,體溫在39.5~40℃之間,精神不振,食欲減退。不同程度的自發性或間歇性咳嗽,呼吸異常,生長遲緩。病程幾天至1周不等,或治愈或當有應激條件出現時,癥狀加重,豬全身肌肉蒼白,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。
病理變化
1.最急性型 病死豬剖檢可見氣管和支氣管內充滿泡沫狀帶血的分泌物。肺充血、出血和血管內有纖維素性血栓形成。肺泡與間質水腫。肺的前下部有炎癥出現。
2.急性型 急性期死亡的豬可見到明顯的剖檢病變。喉頭充滿血樣液體,雙側性肺炎,常在心葉、尖葉和膈葉出現病灶,病灶區呈紫紅色,堅實,輪廓清晰,肺間質積留血色膠樣液體。隨著病程的發展,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蔓延至整個肺臟。
3.亞急性型 肺臟可能出現大的干酪樣病灶或空洞,空洞內可見壞死碎屑。如繼發細菌感染,則肺炎病灶轉變為膿腫,致使肺臟與胸膜發生纖維素性粘連。
4.慢性型 肺臟上可見大小不等的結節(結節常發生于膈葉),結節周圍包裹有較厚的結締組織,結節有的在肺內部,有的突出于肺表面,并在其上有纖維素附著而與胸壁或心包粘連,或與肺之間粘連。心包內可見到出血點。
鑒別診斷
本病應注意與豬肺疫、豬氣喘病進行鑒別診斷。豬肺疫常見咽喉部腫脹,皮膚、皮下組織、漿膜以及淋巴結有出血點;而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變常局限于肺和胸腔。豬肺疫的病原體為兩極染色的巴氏桿菌,而豬傳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體為小球桿狀的放線桿菌。豬氣喘病患豬的體溫不升高,病程長,肺部病變對稱,呈胰樣或肉樣病變,病灶周圍無結締組織包裹。
治療
飲水(1000L):板青顆粒2kg+甘草顆粒2kg,連用10天。
拌料1噸:
a. 20%氟苯尼考2kg+牧樂康2kg +維生素c可溶性粉2kg
b. 復方磺胺間甲氧嘧啶鈉3kg+牧樂康2kg+小蘇打1.5kg;連用7天。
預防
(1)首先應加強飼養管理,嚴格衛生消毒措施,注意通風換氣,保持舍內空氣清新。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,保持豬群足夠均衡的營養水平。
(2)應加強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。從無病豬場引進公豬或后備母豬,防止引進帶菌豬;采用“全進全出”飼養方式,出豬后欄舍徹底清潔消毒,空欄1周才重新使用。
(3)對已感染本病的豬場,在混群、疫苗注射或長途運輸前1~2天,應投喂敏感的抗菌藥物,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磺胺類藥物或泰妙菌素、泰樂菌素、新霉素、林可霉素和壯觀霉素等抗生素,進行藥物預防,可控制豬群發病。
關注我們的微信